据印度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粤友优配,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现任总干事拉贾拉克什米·梅农在近期一次技术研讨会上公开表示,印度军方正在筹划开展第六代战斗机的自主研发工作。这位女科学家强调,经过光辉轻型战斗机和中型先进战斗机项目的技术沉淀,印度已经建立起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,拥有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能力,这为开展更先进的第六代战机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根据梅农总干事的详细描述,这款尚在规划中的第六代战斗机将整合多项尖端军事科技。其中包括新一代隐身涂层技术、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空战系统、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能力、可实战化的机载激光武器、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协同作战模式,以及指挥控制无人僚机群的多机协同作战能力。按照设想粤友优配,这款战机将具备作为空中作战指挥中枢的复合型作战效能。
若不是明确标注消息来源为印度官方,仅从技术描述来看,这些内容与现实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水平存在明显脱节,甚至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。这并非质疑一个国家追求科技进步的雄心,但当这种雄心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时,难免会引发外界质疑。毕竟研发先进战机需要脚踏实地,而非天马行空的幻想。 细读报道内容可以发现,印度对六代机的设想可谓包罗万象:既要实现传统隐身性能,又要整合人工智能;既要达到高超音速飞行,还要配备激光武器;既要自主控制无人机群,又要实现智能任务规划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所有这些尖端技术都要求完全国产化。这种全面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设想,简直像是从科幻电影剧本中直接摘抄的情节。而报道采用的一本正经的官方口吻,与内容的夸张程度形成强烈反差,反而更显荒诞。 若将印度的计划与中美两国的六代机项目对比,差异更为明显。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强调体系化作战,其核心平台F-47仍处于严格保密的测试阶段。中国已有多架六代机原型机完成试飞,重点发展隐身、人工智能与持久作战能力的融合。而印度的方案似乎想要集各家之长,甚至提出要增加空中指挥平台功能,这种全面超越的豪言壮语令人瞠目。 仅就列举的这些技术指标而言,要实现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投入巨大资源。更不用说将这些复杂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所需的系统工程能力。中美两国都拥有成熟的隐身战机技术、先进相控阵雷达、变循环发动机,并已列装数百架第五代战机。相比之下,印度至今尚未完成任何一款五代机的自主研发。在这种情况下宣称要研制配备激光武器的六代机,就像一个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声称要在短期内获得诺贝尔奖,难免令人觉得不切实际。 更值得玩味的是,印度所依仗的技术基础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。报道中提到光辉项目为六代机奠定了基础,但了解印度航空工业的人都知道,这个始于1983年的项目已经成为拖延症的代表作。原计划上世纪90年代交付的战机,首飞拖到2001年,正式服役更是等到2016年,至今交付数量仅40余架。最新改进型Mk-1A因发动机供应问题推迟近一年,而更先进的Mk-2型号预计要到2031年后才能问世。印度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至今未能实用化,现役光辉使用的F404和F414发动机全部依赖美国进口。在这种连四代机都难以顺利量产的情况下,奢谈独立研发六代机确实缺乏说服力。 提出宏伟计划谁都会,关键在于能否兑现承诺。其他国家在公布先进武器计划时,至少会展示原型机或技术验证机。而印度的六代机计划既没有实体模型,也没有具体方案,就连更基础的AMCA项目都进展缓慢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印度官员和媒体却表现得信心十足,仿佛六代机已经指日可待。 综合来看,印度所谓的六代机计划更接近于科幻构想而非现实项目。其真实目的可能并非真要研制出可实战的先进战机,而是通过这种高调宣传,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技术强国的形象,同时在国内营造科技自主的假象。这种脱离实际的发展策略,最终可能只会重蹈光辉战机项目覆辙,成为又一个拖延数十年的纸上谈兵。 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